观众在参观展览

坐落于南宁市五象新区的广西美术馆,集广西美术馆、广西书法馆、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为一体,2013年1月18日开放。

为文艺交流搭建平台

6月14日,由广西美术馆、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海天一线冠岭情——全国美术名家北海写生作品展”在广西美术馆开展。看着观众们驻足于一幅幅作品前认真欣赏,广西美术馆馆长龙建辉笑容满面。

“我们组织大型全国性写生活动,集合了广西本土和国内优秀美术创作力量,挖掘地域资源,展现壮乡山川人文新貌,用画笔描绘广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龙建辉说,从2017年启动至2019年年初收官,写生团队分期分组前往广西北海、贺州、三江、桂林开展写生,本次展览展示的就是写生活动首站北海的创作成果。

年过花甲的广西艺术学院教授谢森是参与写生的名家之一,他说:“美术馆往往只是办展,办活动的不多见,广西美术馆主动性强,组织画家写生,搭建交流平台,很有意义。”

广西美术馆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有现代化展厅15个、艺术工作室10个,展厅面积约1万平方米,展线总长约1700米,设施齐全。它的精品展厅更是具备国际级藏品交流、展览功能。

开馆6年来,广西美术馆已成功举办大型精品展览153个,开展交流、研讨活动60场,馆藏精品803件,接待各国、各地观众200多万人次,成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艺术交流新平台,也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区域性的美术艺术研究中心、收藏展示中心、学术交流中心。

“我们以梳理广西美术为重点,盘活丰富的本土资源,挖掘名家的历史价值,同时加强与学术机构、重点美术馆的合作,注重引进美术史的经典作品,提升影响力。”龙建辉说。

龙建辉坦言,美术馆曾拒绝过一些展览和作品。“美术馆虽然年轻,但是走得很稳,因为我们严格要求自己:藏品必须是精品,办的展览也必须是精品展。展览要引导审美方向,美术馆要起到美术教育的功能。”

为公共教育提供载体

前不久,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广西美术馆“画说周末——广西美术馆公共教育系列活动”荣获2018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这让王惜慧很激动。

王惜慧是广西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负责人,她多次负责策划举办“画说周末”活动,见证了它一年多以来的成长。“画说周末”以亲子、师生共同创作等形式开展现场绘画活动,通过绘画体验提升观众对艺术的感知,引导参与者用艺术的方式去思考、表达以及激发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热情。

“在普及美术公共教育的同时,能让参与者跟家人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增进跟家人的感情,有一个美好的回忆,我觉得还是很棒的!”王惜慧说。

有一次活动,很多人参加,刚好公安厅组织民警及家人来美术馆参观,美术馆就临时加了桌椅,邀请他们加入。王惜慧回忆道:“民警们很少有时间陪家人,那次,他们以我们的活动为契机,带着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一起认认真真完成书法、绘画作品,场面很温馨,我觉得很欣慰。”

“美术馆要专业性和公益性并重!”龙建辉说,广西美术馆致力于推广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已累计开展公共教育活动3000余场,打造了“有章运动”“画说周末”等5个公共教育活动品牌。这些活动兼具娱乐和教育功能,形式活泼,吸引了近2万人次参与。

“当我看到盲人参与者在老师手把手帮助下,小心翼翼触摸展品;看到老奶奶推着坐轮椅的老爷爷,在一幅幅展品前认真欣赏;看到部队官兵参观展览后给我发来他们业余时间创作的作品请我指导,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龙建辉说。

为篆刻艺术打开窗口

“今年年初,美术馆来了位老先生,带着很多印章,说他特意从美国赶来与我们进行篆刻艺术交流。他对我们的篆刻藏品很赞赏。”提及广西美术馆中的篆刻艺术馆,龙建辉难掩自豪。

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是全国第一个以专门展示篆刻艺术为主的特色艺术馆,填补了广西篆刻艺术展示平台的空白,也填补了中国篆刻艺术作为艺术馆方式进行展示、交流的空白。

篆刻艺术馆收藏有98方国家级篆刻大师的作品和37方日本篆刻大师的作品,展览内容为印章作品、石材、印谱、手卷、册页和书籍、书画作品、现实生活用品等。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已多次成功举办展览,包括“广西(中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篆刻精品展”。

在篆刻艺术馆,“出古入新——当代著名篆刻家临创展”展厅内,几位艺术爱好者边看边拍,不时小声讨论。这个展览分临摹作品、临印的原始印样及临印感想和原石作品三部分,清晰表达出当代著名篆刻家们从临摹到创作的方法、目的和效果。

数字化展厅是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独具特色的设计之一,将高科技手段与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相结合,通过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展示等高新技术设备,展示中国篆刻艺术几千年的文化内涵。

“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是当代印人自己的艺术馆。”龙建辉说,作为展馆,它还年轻,但是作为传承和保护中国篆刻艺术的重要基地和桥梁,它意义非凡。

推荐内容